close

哈雷彗星 圖片來源/wiki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說到「哈雷」,一般人多半都會想到哈雷彗星(千萬別說你想到的是哈雷機車),其實哈雷(Edmond Halley)在科學史上還有許多創舉與貢獻。哈雷出生於1656年11月8日,家境富裕,有父親的大力栽培,再加上自身的天賦,他很早就在天文學界嶄露才華,未滿二十歲就在格林威治天文臺擔任助理。1676年還跑到最南端的英國殖民地聖赫勒拿島待了一年半,繪製南半球天空的星圖,還做了水星凌日的觀測。因此,1678年風光地回到英國後,順理成章成為皇家學會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院士。1684年,哈雷跑去請教牛頓是否能證明克卜勒三大定律,只見牛頓輕描淡寫地說,他幾年前就寫過論文解決這問題了。哈雷肅然起敬,連忙請教牛頓,是否能拜讀一下這篇論文?牛頓找了半天,就是找不到。其實牛頓原本早被虎克氣得不想再公開自己的研究成果,但在哈雷的舌燦蓮花下,還是花了兩年時間,寫出包含三大運動定律的《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》這本曠世鉅作。不料,英國皇家學會經費有限,又認為這三大冊以拉丁文撰寫的書肯定乏人問津,根本不願出版。此時哈雷的父親已過世三年,可說是家道中落,但他仍胸脯一拍,自掏腰包在1687年印刷出版。如果沒有哈雷,牛頓這部影響深遠的劃時代巨著恐怕根本沒有機會問世!1691年,哈雷發明潛水鐘,下沉到18公尺深的泰唔士河底下,停留了一個半小時。1693年,他分析一個小鎮的死亡年齡,提出史上第一份人壽保險的論文。1716年,他根據葛利格里以水星凌日計算太陽距離的方法,提出更精確的金星凌日法;在現代人造衛星出現之前,這一直是測量太陽距離的最佳方式。至於讓他流芳萬世的哈雷彗星,則是他在1705年提出的。哈雷從歷史的觀測紀錄發現,1456、1531、1607、1682這四年掠過天空的彗星,軌道參數幾乎都相同,因此推斷它們其實是同一顆彗星。經過計算後,他發現的確吻合牛頓運動定律與萬有引力定律,因此大膽預言這顆彗星將在1758年再度出現。《科學史上的今天:歷史的瞬間,改變世界的起點》 圖片提供/究竟出版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五十三年後,這顆彗星果然如期現身;只是此時哈雷已去世多年,來不及目睹自己所預言的彗星回歸。天體運行向來被認為是上帝的巧手安排,如今人類竟然能看穿上帝的意圖,充分證明科學的強大力量。這顆彗星於是命名為哈雷彗星,以紀念他的貢獻。下一次哈雷彗星將在2061年再度造訪,還有機會的人千萬別錯過這75~76年才有一次的天文奇觀啊!(本文出自《科學史上的今天:歷史的瞬間,改變世界的起點》,張瑞棋 撰文,究竟出版,未經同意禁止轉載。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db15jmartnuxk 的頭像
    db15jmartnuxk

    若白的嚐鮮分享

    db15jmartnux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